为了周总理的嘱托,他忠信一生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王潇珩 范少文   时间:2023-10-10 【字体:

“我记得铁道兵青年积极分子中有一个长得黑黑的,叫‘小罗’的战士,带我见见他吧。”“小罗,听说你开挖土机的技术很好,能不能给我表演一下?”“我记得你了,以后有抢险工程和重点工程,我都叫你去。”这是1958年周恩来总理在十三陵水库参加义务劳动时,和现场一位埋头苦干的铁道兵战士有关的三句话。

温暖的话语,殷切的嘱托,在这位年仅25岁战士的心中埋下了一颗种子。他暗下决心,要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党和人民,誓死完成施工任务,绝不辜负周总理的期冀。

这位铁道兵战士名叫罗宗信,原铁四师第十六团司令部副参谋长。如今,这位八十九岁的老人精神矍铄,在这次长达几个小时的访谈中,他始终腰板挺直、声如洪钟、面带微笑,晒得黝黑发红的脸庞,不减当年铁道兵战士铁骨担当的军人风骨,军魂不改的退伍军人形象让人肃然起敬。

关于自己的故事,老人娓娓道来:他出生于1934年,1951年入伍后,于1956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排长、连长、副营长、副参谋长等职务。他这一生四海为家,足迹踏遍全国,曾参与黎湛线、武汉长江大桥、通古线、上海虹桥机场、邯郸钢铁厂、大同专运线、原子弹爆炸基地专用线、嫩林铁路、兖石铁路等工程建设,几乎每一项重点工程,都有他驾驶机械勤恳工作的身影。

对工程建设的精益求精和大型机械的现代化应用是罗宗信始终的追求。被部队保送至北京东郊机耕学校、以优异成绩毕业的他,曾担任教员,帮助部队学员快速、熟练操作国家发放的大型机械。转战施工一线后,面对艰巨的建设任务,他以高质量如期必成的决心连续18个小时坚守工作岗位,操作间的座位旁放着干粮和水,饿了、渴了就吃一点。就这样,涌水涌泥地段施工、250米半径的铺轨、隧道铺轨……一项项新的技术难关被攻克。为提高施工效率,他巧妙钻研出在挖土机卷筒里加装竹片的方法,以14秒一斗的挖掘速度打破了当时苏联创下的15秒一斗的最快纪录。由于技术高超、表现优异,铁道兵施工定额就根据罗宗信的施工速度制定。

1963年,为开通国际航线,上海虹桥机场急需扩建成为能够起降大型机种的国际机场。作为铁道兵参建的首个国际机场项目,工程难度大、标准要求高。他们发扬敢打硬拼的精神,冲锋在施工第一线。在机场土方填挖施工中,罗宗信所在的土方机械连创造性采用挖土机挤淤泥施工方法,出色完成任务,被铁道兵党委授予“红砖机械连”荣誉称号。

当问起他所获的奖项时,这位老人笑着说:“立过好几次三等功,几乎每个工程都有奖项,具体多少已经记不得了。”那些曾经惊心动魄的历史过往和建设佳绩被老人寥寥几句一带而过。他还说:“我这辈子最骄傲的事情不是获得各种奖项,而是不负周总理的期望!”

在朝枚之年,老人仍时刻关注着铁四师和中铁十四局的消息。他惊叹中国盾构施工技术如此先进,也对企业未来充满信心,叮嘱当代青年员工要继续发扬吃苦耐劳和奋勇创新精神,把青春热血镌刻在时代发展的丰碑上。

老兵的军礼(范少文 摄)

采访最后,老人对着我们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在这位铁血儿郎如炬的目光中,我分明看到了不忘初心的革命精神和移山填海的英雄气魄,也听到了那一声长长的呼唤:“铁——道——兵!”那无限生发的坚定信念和磅礴力量,将永远伴随着企业高质量发展迈出的每一个坚实脚步。我也更知道,只要国家需要,人民需要,这个毫不犹豫挺身而出的身影将永远不会消失。

【编辑:金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