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与品牌
铁建艺苑

远去的“太阳夕照之乡”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赵利强   时间:2023-05-12 【字体:

“太阳夕照之乡”,是东乡语中的那拉斜户村,仅听这个乡村的名字,极富诗情画意。这是位于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结合部的甘肃东乡县一个极普通的山区小村。

邂逅这个村子,完全是不经意的偶遇。

2020年7月,和同事去东乡县安家嘴至临洮高速公路东乡隧道采访,施工便道借用通往凤山乡的水泥路也仅有一车之宽,蜿蜒曲折也就罢了,关键是已经千疮百孔、支离破碎、坑洼不平。路边除了寸草不生的黄土外,便是祼露着的禇红色深沟。沿途几公里范围内看不见一户人家,但偶尔有头顶小白帽子的东乡族群众骑着摩托车或者三轮车在这狭长的道路上穿梭。

因为几处道路被前几天的暴雨冲毁,标注着“中铁二十一局”字样的挖掘机、装载机、自卸汽车在忙碌的排洪水、清淤泥、安管道、回填土。当时随同我们一起去采访的中铁二十一局三公司安临公路项目党工委书记陈道善说,这是他们项目部在为群众义务抢修道路。

陈书记说,别看这段10几公里的乡间公路,却是凤山乡那拉斜户村,也就是“太阳夕照之乡”110户610余口人出行大山的唯一一条机动车道。在等待道路疏通的间隙,陈道善介绍我们与正在配合抢修道路的当地群众何木洒认识。

从何木洒这了解到,他们那拉斜户村由于海拔高、落差大,黄土易塌陷,群众居住很分散,各类基础设施建设成本高、管护运行难,要拔穷根就得易地搬迁。第一批40户已于去年10月底全部搬迁达板镇安置点,剩余的50余户也将全部迁出,移民到位于达板镇上的沿洮河经济带。

道路疏通后,我们乘车去东乡隧道进口完成了采访。当时因为两天前的一场大雨,天空碧蓝,空气清新,能见度极好。我们站在隧道口看到远处山头一方院落,以为是过去有钱人家居住的“堡子”遗址,于是我们就朝目标奔去。

沿着越来越狭窄的公路到达“堡子”跟前,原来是那拉斜户村委会与小学,前边一溜儿栽着杏树、柳树、枣树,与周边光秃秃的山头形成了明显的对比。校舍、操场总共占地不到3000平米。四、五间低矮的教室矗立在同样低矮的黄土墙内。透过小学的栏杆式大门看的是黄土操场、水泥乒乓球案,再不见其他任何设施。村干部说在校学生最多的时候是上个世界80年代左右,如今学校只有11名学生,3名老师。学校那简陋的陈设,超乎了所有人的想象。

通过与村干部聊天得知,只所以学校的师生越来越少,近两年断崖式减少,是因为自脱贫攻坚开始,尤其是“十三五”期间,东乡县将地处大山深处的5255户贫困户安置到了达板镇。根据县情和2020年决战脱贫攻坚任务要求,东乡县在省、州的大力支持下,实施了生态移民搬迁工程,一次性解决深居大山贫困群众的吃水、行路、住房、上学、就医、就业等问题。

村干部所说的生态移民搬迁工程,是中铁二十一局总承包的沿洮河经济带开发建设工程,一期要建设47栋住宅。当时为了确保脱贫攻坚收官战目标圆满实现,单位投入了5家公司和设计院,高峰时期有近万名员工在实施建设任务,目的就是让贫困群众尽早下山出川进城,与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三年来,沿洮河经济带“以三天半一层楼”建设速度,每天都在发生着新的变化,而位于山峁之上的那拉斜户小学的影子,在我的脑海里始终挥之不去。

今年三八女节前,陪几家央媒的记者去东乡沿洮河经济带开发建设工地采风,才感觉到达板镇这座现代化新城繁华和展现出的无穷魅力。连排的房屋,齐全的配套,气派的学校,红火的商业,美丽的绿化,再现了东乡昔日茶马互市、唐番故道、花儿故乡的繁盛气象。

无巧不成书,那天正值下午放学时间,我们几位从东乡鹭岛小学门口路过,看到几百号穿着整齐校服的孩子们从校园大门涌出,他们背着新颖的书包,犹如快乐的蝴蝶,飞奔消失到各个安置小区。

今天,再次踏上通往那拉斜户小学的路依然还是坑洼不平,道路两边依然是祼露的黄土,但安临高速公路的路基已全部成形,桥梁高耸凌空而过。东乡县委办的一位朋友将他了解的现在的那拉斜户小学的基本情况告诉了我,“太阳夕照之乡”这所学校的情形与三年前的夏天没有多大改变,变化最大的是,这所学校的学生大部分去了达板镇的生态移民搬迁点——鹭岛小学就近读书了。

今天,我站在学校南侧围墙的外面极目远眺,一望无际的黄土大山,被奔涌而来的春潮浸润滋养,现代化道路交通在山区延伸、国家储备林让山坡披上绿色,这所“太阳夕照之乡”的老师和孩子们,将会完全融入条件更好的学校,天真烂漫地、幸福快乐地完成他们的学业。

【编辑:金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