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与品牌
铁建艺苑

胸怀无畏志,热血筑坦途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樊高强   时间:2024-01-12 【字体:

活跃在施工一线,以雷厉风行的魄力开展各项工作,用毅然决然的态度面对一切困难。他不仅在自己的工作中取得了突出成绩,也在45年的工作生涯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更为我们一代又一代的年轻后辈们树立着学习的榜样,激励着我们在铁道兵的精神光辉下不畏艰险,奋勇争先。他就是一位已有花甲之龄的老铁道兵——杨新静。

初见杨新静同志,满脸慈祥的微笑,就给人一种莫名的亲切感。他的言谈举止间透露着思维的敏捷,眼角眉梢里藏匿着岁月的沧桑,时不时地抛出连珠的妙语,让人感到随和与亲切。

1978年12月,年仅19岁的杨新静便参军入伍,加入了铁道兵第七师。自此他便开始了自己不平凡的人生之路,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自己的力量,从从容容一路走来,身后成绩斐然,好评如潮。

加入铁七师的第二年,也就是1979年,年轻的杨新静便跟随部队奔赴位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口的素有“冰雪仓库”之称的风火山试验场,参与修建青藏铁路的西宁—格尔木段,开始了自己人生中第一个参建的伟大工程。

在采访中我们得知,杨新静当时是一名物资材料员负责施工现场物资材料的供给工作。当时工程建设所在的地区不仅海拔高,空气稀薄,气候严寒,而且处于沙漠地带,自然条件十分恶劣。但铁道兵前无险阻,英勇的铁道兵战士们克服高原反应,发扬吃苦耐劳、拼搏奉献精神,积极进行科学实验,为青藏铁路施工建设取得了宝贵的经验。

根据杨新静介绍,那个年代,生产力远远没有现在这么发达,当时修建西宁—格尔木线所需的枕木、铁轨以及其他设备物资,都是勤劳勇敢的铁道兵战士们一步一个脚印扛到施工现场,然后统一进行铺设。为了加快建设进度,铁道兵战士们经常加班加点工作。每天早上天还没亮,就乘坐运输车赶赴现场继续昨日的工作。每到吃饭时间,驻地的送餐车便会将饭菜运送到各个工点,因为地处沙漠地带,风沙强烈,铁道兵战士们经常是在露天的环境,所以他们很多时候都是掺着沙子一起进餐的。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1984年7月30日,由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第七师参建的我国第一条高原铁路——青藏铁路第一期工程西宁至格尔木段终于交付使用。杨新静那一批英勇无畏的铁道兵战士们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完成了自己光荣而艰巨的任务。这条铁路经过的大部分地段位于海拔3000米以上,含氧量只有海平面的70%。沿线有沙漠、戈壁、草原、沼泽、盐湖、盐渍土等特殊的地质地段,还有350公里的无水区。这条铁路的通车,对青海、西藏的社会主义建设发挥了很大作用。

“逢山凿路,遇水架桥,铁道兵前无险阻;风餐露宿,沐雨栉风,铁道兵前无困难。”正是对“艰苦奋斗,志在四方”的铁道兵精神的生动写照。1984年1月1日,铁道兵部队集体转业并入铁道部,铁道兵指挥部改为铁道部工程指挥部,铁道兵各师分别改称铁道部各工程局。从此,铁道兵在解放军序列中消失。

“一声到,一生到”,告别军旗以后,杨新静依然选择留在了改组后的单位里面。作为一名铁道兵战士,对杨新静来说,从穿上军装那一刻起,就意味着自己的生活有了不同的目的,生命有了不同的含义,人生有了不同的航向,珍贵而短暂的青春,将赋予崭新的命题,从那一刻起,他不再仅仅属于自己。

兵转工以后的杨新静,参加过多个项目的建设,也经历过不同的岗位。从物资材料员到统计预算员,再到现场调度员,从公司副经理到书记,再到经理,杨新静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大秦铁路的御河特大桥上有他坚实的脚印,宁杭高铁的施工现场有他执着的坚持,京福高铁的现场上仿佛依旧能听见他一言一语认真的指导,上栗高速公路的建设现场留下了他辛勤的汗水,夕阳余晖下的厦蓉高速公路有着他伟岸的背影。无论严寒酷暑,大同市南中环快速路改造的施工现场总能看到他穿梭忙碌的身影。无论在哪里工作,从事什么岗位,杨新静一直坚持着自己的信念,勇于担当,有所作为,为自己赢得了多项荣誉。他始终坚信没有什么工作是不能干的,在工作中不管遇到什么问题,自己要想得开,实打实一步一个脚印,才能把工作干到更好。

在采访中,杨新静说,让他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兵改工以后跟随参与修建的第一条电气化重载铁路——大秦铁路。大秦铁路自山西省大同市至河北秦皇岛市,纵贯山西、河北、北京、天津,全长653千米,是中国西煤东运的主要通道之一,也是中国新建的第一条双线电气化重载运煤专线。从1984年开始修建,1992年底全线建成通车。

2018年,杨新静再一次回到了曾经工作过的大同市,这个记载着太多记忆的地方依旧是那么亲切,那么难忘。六月的大同,生机勃勃。来到大同市东南十多公里的大秦铁路御河特大桥的桥头,重走了当年参与修建的大秦铁路。在当时没有大型机械设备,没有劳务工助阵的情况下,这条铁路线都是靠刚脱掉军装换上工装的年轻战士们手抬肩扛修建起来的,十四个月的工期,仅用七个月就提前完成了主体工程。一幕幕奋战施工一线的景象,仿佛昨日刚发生一般。

杨新静自从加入军营以来,就一直以严格的标准要求自己,他拥有钢铁般的意志和吃苦耐劳,乐观向上,甘于奉献的精神,更拥有敢于担当,奋发有为的宝贵品质,更可贵的是他那一丝不苟,执行有力、掷地有声的工作作风。

抚今追昔,现在的杨新静已发染雪霜、沟壑脸庞。从加入军营喊出第一声“到”的那一刻起,他就下定决心将青春献给祖国,几十年的峥嵘岁月,几十年的刻骨记忆,只因当初的“一声到”,便成了坚守至今的“一生到”。

杨新静的故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后辈们积极响应时代召唤,把青春梦想、人生追求自觉融入实现国家梦、民族梦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坚定理想、学习知识、激发情感、锤炼品格、拼搏实干,用青春同心共筑中国梦。

【编辑:敏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