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与品牌
铁建艺苑

微微星光闪烁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闫雪纯   时间:2023-12-12 【字体: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整洁的屋内放着一张铺好的床,床边靠窗的位置摆着一张看起来有些年头的老木桌子,桌面上摊开着《毛泽东诗词集》,这首《水调歌头·游泳》映入眼帘,幼时曾学过,这是毛主席感叹当时在建的武汉长江大桥的雄伟而作,描绘了祖国建设初期的模样。

如果不是亲眼看到,很难相信这是工地上一个工人师傅的房间。拥有这本诗词集的是罗少奇,是一位开渣土车的司机师傅。诗词集的纸张虽有些发黄,却没有破损,听罗师傅的老友说,每天出工回来后他都要坐在桌前读一会儿,这本诗集跟着他好些年了。

现如今,我国的基础建设能力享誉海内外,更有“基建狂魔”之称。而这一切的成就离不开的是一代代铁建人的付出,而70后的罗少奇恰好赶上了改革开放的好时候。

在我遇到罗师傅的时候,他正在给车子换轮胎和做保养,这原本是要送去维修才能做的事,罗师傅却自己动手就解决了,不免引起了我的好奇,趁着修理的间隙,在与罗师傅的一番交谈之后,我了解到罗师傅的老家在贵州大山里,他的父亲也跟工地打了一辈子交道,专门维修工地上的工程车。他说小时候路都没的修,更别提什么工程,他的父亲难以养家糊口,家里一度很贫困。直到改革开放的东风刮到了大山里,工程多了,父亲的工作有了着落,家里的条件才慢慢得以改善,罗师傅目睹着改革开放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便毅然决然选择十几岁就跟着父亲四处跑工地,算是子承父业学了这门手艺,所以现在工地上这些车辆出点小毛病,他都能顺手给解决了。

在工地上干了快40年,罗师傅说这是他工作的第8个工地,来到广东也已经第5个年头了,从跟刚开始觉得海边太过潮湿到现在越来越习惯在这边的生活,和当地这些搅拌站、沙场、矿山也都已经非常熟悉。现在正在修建的汕头海湾隧道是他在这边修的第二条隧道,罗师傅说他的年纪逐渐大了,这里可能是他干的最后一个工地,他说他要一直干到最后等隧道贯通了,到时候带着妻儿一起做着火车穿过隧道,罗师傅期待着那一天的到来。

这次修理,罗师傅一口气换了4条新轮胎,他说工程车特别废轮胎,但也是根据工程进度来界定。就拿修隧道为例,在工程建设的初期需要拉土方,未知的路况轮胎磨损要严重些。到了后面拉石头、石子的时候,碎石割破轮胎是常有的事,而且当装货量大了后,轮胎的磨损和爆胎风险就会高很多。

说着罗师傅换好了轮胎,他熟练地拉着车把手上去了驾驶室,他说要开两圈测试下轮胎,确保没问题了才能放心地去隧道干活。他启动发动机,车轮下面瞬间扬起了一团团被太阳晒热了的黄色的尘土。在工地上,像罗师傅这样的渣土车司机干的基本都是装卸、搬运等重活,一天下来,难免灰头土脸、汗流浃背,可桌子上的那本《毛泽东诗词集》却是那么的干净,想必罗师傅平时对它很是爱惜。

罗师傅说当他第一次听到“基建狂魔”这个词时,才30多岁,正值壮年,那时的他顿时觉得热血沸腾,仿佛浑身有使不完的劲。罗师傅的儿子似乎是受到父辈的影响对中国的基建也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每次都缠着罗师傅多讲些工地上的趣事。罗师傅还不忘叮嘱儿子要好好学习,长大了用知识继续建设祖国。

和罗师傅聊天的时候,我想起了自己刚参加工作,初到工地做见习学员时,带我们学习的一位老铁道兵给我们讲的一句话,他说,既然选择来做工程建设,就要有使命感,来的时候荒无人烟,走的时候把天堑变通途,因为你们都是新一代的建设者,是未来的希望。

我想,如果我们是燃烧的烈火,那老铁道兵们就是那点燃希望的火把,如今,这希望的火种传到了我们手中,将会越燃越旺。

像罗师傅一样的基层工作者,他们可能是工地上的电焊工、水泥工、钢筋工等等,他们做着平凡的工作,默默无闻在建设中奉献此生,在整个铁建事业中,他们每个人虽是一个渺小的个体,但千千万个他们就如同夜空中的一颗颗繁星,微微星光相聚,终成灿烂银河。

【编辑:杨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