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一线风采

让青春之花尽情绽放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周星驰   时间:2024-01-22 【字体:

焊花飞舞,锤子叮咚,位于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县杨家岭小学校园里传来阵阵工具的敲打声,电焊机的嘶鸣声、中铁二十一局近50多名工人顶着严寒正在维修地震中受创的学校,搭架子、拆危墙、补修墙面裂缝、抹灰,预计春节前完成15所学校的维修任务。

2023年12月18日23时59分,积石山县大地突然剧烈震动,仿佛在扬起手中的簸箕。房屋的梁柱在剧烈的震动中左冲右撞,发出嘎吱嘎吱的声响,羊叫声、鸡鸣声交织在一起,黑暗的乡村阡陌上,惊慌失措的人们纷纷逃离即将倾覆的家园。

“地震了!”随着这一声脱口而出,该集团积石山县大河家项目的张工感觉血液噌地直冲脑门,迅速穿上衣服、大声呼喊其他同事!“当时院子里的同事们有的裹着被子,有的衣衫单薄,穿着拖鞋冷的瑟瑟发抖,真的没想到灾难近在咫尺,大脑一片混沌。”张工回想那晚的情景仍心有余悸。

据中国地震台网发布,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县发生了6.2级地震,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牵动了全国十四亿人民的心。

在这场地震中,我们看到了生命的脆弱,也看到了人类在灾难面前的团结与勇气。在地震发生之后,身处灾区的该集团大河家项目部迅速组建了一只由党员、团员青年和退伍军人组成的突击队,积极开展自救,安置当地群众,抢修“生命通道”,为后续救援争取黄金时间。

地震发生后,中铁二十一局迅速启动了应急预案,第一时间成立了积石山抗震救灾现场指挥部。全体员工不畏艰险,迎难而上,为受灾群众提供了及时、有效的救援支持。

闻令而动,尽锐出战。2023年12月19日接到临夏州委、州政府的紧急通知后,该集团抗震救灾指挥部救援组组长张建明,坚决表态道:“我们将在3天内在梅坡村的8个安置点搭建500间板房,提供1000张床位。全力以赴,集结一切力量,不遗余力地支援大河家镇的抗震救灾工作。”

2023年12月19日晚上,该集团东乡沿洮河项目在得知灾区面临着物资匮乏的困境,就近紧急筹措了一批物资,包括大饼、蔬菜、面条、食用油、牛肉、矿泉水、方便面、帐篷和活动板房等。几十辆大大小小的车辆集结起来,以最快速度驶向大河家镇,为受灾群众送去温暖和希望。

时下积石山室外温度在零下十几度,天寒地冻,滴水成冰,安置无家可归的受灾群众成了燃眉之急。

在人手紧缺、时间紧迫的数九寒天,大多数工人们已经放假回家。张建明目睹这一切,心中焦急不已。他整天奔波于大河家镇各个安置点之间,催促并监督施工进度,确保在节点内按时完工。

面临现场人手不足的紧急情况,张建明立即从周边项目抽调人员,从副经理、总工程师、技术员、电工、安全员,到厨师和帮厨,倾其所有,全力以赴。

“小姨子出嫁,要送到陕西去,现在这种情况我就不去送嫁了……”原本想要请假送小姨子出嫁的沿洮河项目的大厨放弃了对亲人的许诺,踏上去大河家镇的救灾现场。“孩子感冒,发高烧几天了……媳妇怪着呢。”东乡标准化厂房项目总工王云龙说完,头也不回的带着技术员匆匆奔赴大河家镇大墩村七社的安置点上。

“面都坨了,能吃吗?”送饭的人员关切地问。“能吃啊!”一名测量员蹲在地上,冻得僵硬的手指笨拙地转动筷子笑着说。由于安置点远,交通不便,饭送到了不是冻住了,就是坨成一片。“灾情就是命令,时间紧迫,没有多余的时间。”这句话已经成为他们的口头禅。

2023年12月21日这一天,经过紧张而有序的连续工作,安置点板房陆续迎来了受灾群众入住。窗户上渐渐蒙上了雾气,烟囱上飘起了袅袅青烟,板房内传来了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一位戴头盖的大叔,眼里满含泪水,拉着张建明说:“感谢党,感谢政府,感谢二十一局为我们搭建了这个温暖的家。”

在这个充满生机的安置点,人们感受到了来自各方的关爱与温暖,灾区人民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希望。

12月22日18时,历时3个昼夜施工,500套活动板房全部完成安装,每间板房的安装时间仅需6分钟。这是积石山地震后最快交付的第一批安置房,创造了“积石山速度”,展现了中铁二十一局的高效救援行动和团队协作精神。

抗震抢险救灾的故事还在延续,中铁二十一局继续发挥央企担当,投入管理人员175人,作业人员1000余人,设备320台套,夜以继日、连续奋战,先后在大河家镇8个自然村的34个安置点和镇直管的4个集中安置点,搭建安置板房2756套。又在不足36个小时搭建完成13个乡镇57所学校教育板房1217间,全力保障了积石山地震灾区学生尽快复学复课。

安置点上,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再次响起,老人们聚在一起聊着家常,妇女们忙着烧火做饭,整个场景呈现出一片祥和的氛围。

【编辑:金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