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里的铁兵记忆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任婧   时间:2024-03-29 【字体:

在离青岛百里开外的地方,有个海滨小城名曰日照。1982年春,一支扛着铲和锹的部队乌泱泱进了这座小城,在黄山前村扎下了排排营寨,到处都是“背上了那个行装,扛起那个枪”的嘹亮歌声。老百姓们哪见过这阵仗,前去打听,为首的大兵咧嘴一笑:“俺们来这嘎达修铁路嘞!”这就是中铁二十三局一公司的前身。

小城驻进一队兵

那是兖石铁路刚开工的时候,铁四师十六团四个营的战士陆续到达,一营驻奎山,二营驻丘后,三营驻杨家庄,四营驻高兴,后勤分队驻巨峰。

兖石铁路沿线山川纵横,河道密布,管段内不到30公里就有大小桥涵116座,机械设备靠不上,手提肩扛成了主力。杨家庄大桥基坑渗水严重,战士们就赤脚跳进刺骨的冰水里,将泥浆一桶桶“传送”上4米高的地面;抽水机跟不上供应,战士们就用脸盆舀水,小推车不够就人工背碴……各营连分队你追我赶,施工进度不断刷新,流动红旗花落谁家成了大家的竞猜热点。

随着铁路通车,内陆的优质煤炭换成了源源不断的外汇,黄海滩头华丽蜕变成东方大港,铁道兵们住着住着,就成了定点落户。1984年兵改工命令一下,大头兵变成了“职工”,要安家、要添置设备、要从“吃皇粮”改为自谋出路,更别提还有不少小伙子和当地的姑娘“升华”了革命友谊……大家伙一合计,觉得这地方还不错,有鱼有水有活干,就此在石臼所扎了根。

织密路网换新颜

从这一刻起,职工们对小城来说不再是过客,自己的“家”当然要打扮起来。于是,大家伙从“老本行”开始,陆续修建了石臼油库专线、木材码头专线、粮油专线等地方铁路。铁轨交织,经济命脉赋予了小城活力和动能。

随着经验和水平的提升,公路也已不在话下,204国道、两石公路、日竹高速、疏港路、山海路……一条条主次干道四通八达,城市基建仿佛按下了“加速键”,在万象更新中“破茧成蝶”。

在这里就不得不提90年代初发生的一件事。

彼时,我国著名书法家孙鑫先生在日照一中体育场用一支75公斤重的巨笔写下“日照”二字。电视台决定切下河山半边山体,在峭壁上凿下这幅巨书作为台标。山为地骨,石为岩魂,切削山体,何其之难?万般无奈下,我单位老工人蔡永护挺身而出,接过了这一重任。蔡永护从事爆破工作十余年,通过自学克服了经验少、文化低等困难,爆破技术不断提高,被大家尊称为“爆破大王”。在他的指导和亲自操作下,历时三个多月,硬是切下河山半边山体,形成高60米、宽100米的一面峭壁,完成了这一大型爆破工程。“日照”巨书不仅被收录进《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其工艺精湛、雄伟壮观也使它早已成为扮靓城市的一道秀丽风景线。

共建东方新港城

时间来到2019年,日照市第一条隧道中。正值雨季,连日暴雨早就把集水槽灌满,边坡也有渗水迹象,泥泞不堪的便道导致人员、机械设备进离场困难。隧道外虽瓢泼大雨,隧道内却灯火通明,为了保通车,现场技术员们“晴天加油干,雨天不停干,夜晚倒班干”,一脚深、一脚浅地踩出了一条安全通道。在爆破的轰隆声、水泵的嗡鸣声、工人们的号子声中,这座名为“岚山隧道”的双线暗挖隧道从进场至通车仅用了短短一年时间,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岚山速度”。

同样的故事还发生在小城的每一个角落,长期以来,中铁二十三局一公司在日照市创建了一批优质工程、树立了良好的声誉。四十载春华秋实,四十年沐雨栉风,这支铁道兵队伍与这座海滨小城同气连枝,早已长成了一棵参天大树,根深叶茂、郁郁葱葱。

当你来到朴实却繁华的石臼街道,步入历经半个世纪风雨洗礼的公司大门,一座灰色四层小楼仍是我们每天报到的地方。院内的道路几经翻建,早年植下的青柏还算葱茏,退休的老人摇着蒲扇讲着过去的故事,嬉闹的儿童捡来树枝石块“修路架桥”……这里简朴而宁静,悠久而亲切,见证了城市日新月异的变化但仍怀揣一份远离喧嚣的美好。

铁道兵从来没有离开过这座小城,它在小城生根发芽、展叶开花,它为小城培土育才、添砖加瓦。

【编辑:佳冰】